当代艺术作品因其生命而延续时,大部分的评论早已灰飞烟灭。周午生又能出画册嘱写小文,我首先想到此语。是的,当我们面对着自古至今流传下来那些充满着生命激情的作品时,只能痴痴地看着,它唤醒人心深处最纯粹的情感,使我们忘记一切......
因此无论谁为谁的作品写多少溢美之词都不若作品自身的魅力。我读过别人为午生所写序文,都很好很到位,亦有同感,无需再重复多言,倒不如在此阐述一番艺术立场与观念。我想这亦是午生所认同的。
花鸟画不易于其他绘画门类,要将片叶孤花表现的天趣飞动,引人入胜,悠然起淡远幽微之思,而脱尽尘垢之念,实为不易。中国花鸟画到五代起已有很大发展,出现了以后蜀黄荃为带帽的工整富丽重彩派,何以南唐为代表的野逸“落墨花”派。后由徐氏创没骨画法,但元明以来多无人传习,湮灭既文,后学者无从祖述。至清代南田“大胆尝试,斟酌古今”,以北宋徐氏落墨花派为归,一洗时习,独开生面,恢复和发扬了这久已失传的画法。
周午生没骨花鸟画法又为当代画坛一亮点,他将野逸派清雅自然的落墨花画法与黄氏富贵典丽的风格相结合,创造出一派透逸清劲,光彩夺目的风格,其特点设色醇厚,用笔灵动,无郁结凝滞,合于自然又高于自然,午生所绘没骨画并非无骨,而是更要见笔意,习习生气尽出于笔端焉!笔笔见其精神,花叶形象全出于勾勒点染,讲究一个“写”字,否则只是用色块积渍一个轮廓,成为一滩无骨之肉,毫无精神可言。
花鸟画因其取材狭隘,笔墨意态须超凡脱俗方可生出境界,中国画最基本的元素是笔墨,没有了笔墨奢谈中国画,都是无稽之言。周午生作画状态及其沉静,运用笔墨却是脱略灵动。他的花鸟作品笔墨矜慎,设色明净,其纤秀浓华、薀籍和雅之气并非粗心浮躁轻妄之辈所能及也。
笔墨是手段,精神的表达才是目的,两者唇齿相依,将笔墨锤炼到极致,并非中国画的全部内容,更重要的是笔墨里承载着传统文化与中国精神。午生作品最大特点恰是在传统古人技法之时亦继承古人精神。抚去岁月尘埃,令温润绚烂重现,却依然能见古意,形貌枝节上作了减法,审美情趣上做了加法,技法的锤炼并未苍白艺术作品生命,这是午生作品美得不由分说的由来,也是他的高明之处。
画乃性灵之表现,笔行灵者,一花一鸟自有万千生机。画家内心之深情与自然万物之美默而识之。数点桃花寄托一季春意,二三水鸟映带无限生机......午生笔下生灵娟秀可人,自有这自然生机,乃有性灵之人。自然是一切美的源泉,艺术的范本。周午生曾阐明过他的创作立场;自己就是要做一个发现美创作美的画家。富贵和雅是中国人传统的集体潜意识追求,唯美主义,歌颂美又有何不可为?有的艺术家是用笔墨呈现自然之美,有的艺术家是用墨宣泄内心情感。我观午生作品属前者。
当然绘画作品首先要美,应赏心悦目得其情趣,倘若用绘画来揭露人性的丑恶,内心的阴暗来承受许多社会责任的话,远不如拍电影搞文学的效果来得直接有效,且失去了画的意义,媚人眼目未必就俗了,只要追求笔墨的精神性,超越技艺,使内心感受真切的流露,作品自然美而雅,艳而冷。
“写秋者。必得可悲可思之意;而后能为之。”南田此语道出人必先有芬芳悱恻之怀,而后有沉郁顿挫之作。作品的高低优劣在技法之外,更重要的是格调意境,徒有形而无情感表达的作品算不上艺术。艺术家与画匠的区别就在于前者敢于否定自我,勇于突破,她的内心总是充满着不与世苟合的孤独,没有答案的疑惑,永无止境的探索......而后者只是苦心经营技法,将结壳视为成熟,形成一种风格就以不变应万变,日复一日不断重复,内心没有悸动,仅仅又是一种驾轻就熟的套路。
周午生的花鸟画柔婉鲜华有所得,同时又有健拔高古空灵冷寂之气,墨技巧可得,离凡方可脱俗,心底冷下来,画面里自然透出孤傲之气,悦庸人耳目只可博名一时,欲成大家须耐得住寂寞,守住自己的人格和艺术品格。人品和艺品关系相辅相成,只有艺术心情与道德交流合一时,才会产生真正具有中国精神的艺术。周午生兼事物的两端,艺术含量巨大,包容性强,必成大器。
周午生是很了解自己的,认识自己是一个画家形成风格的重要因素,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来弥补缺憾才能卓然独立,周午生笔性灵动,心念纯净。
在经历笔墨与人生的锤炼之后,期待周午生的作品给世人带来心灵的净化与超越,给当代画坛注入一股清新之气!